查看原文
其他

黄世忠:会计可能会消失,但会计精神永存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云顶财说 2022-08-05


会计可能会消失?!

    



   

 《但会计精神永存》

11月1日下午,我院院长黄世忠教授为参加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学员带来了一场题为《从财务报表看企业的价值创造---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的演讲。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黄院长妙语连珠,干货满满,报告厅现场笑声迭起,掌声不断。

 

 

在演讲之初,黄院长开门见山,指出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人口结构变化这三个因素的交叉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随后,他以GAFATAM(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腾讯与阿里巴巴及微软)等新经济时代的明星公司为案例,从价值创造的框架,到价值创造的计量,再到价值创造的路径,提出了价值创造是公司报告的主题主线的观点。

  黄院长精辟地将公司治理概括为十六个字——权力结构,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利益协调。商业模式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居于核心地位,只有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企业才有存在的价值;如果价值创造无法持续,那么企业也难以实现持续经营。

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存在互动关系,关于价值创造的计量,黄院长不仅给出了衡量价值创造的微观视角——考虑了资本成本的经济增加值(EVA)衡量法,以从股东或投资人角度来评价经营层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还提出了衡量价值创造的宏观视角——从财富(价值)分配角度评价企业税收、人力资本回报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如果仅仅从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似乎业绩欠佳,但若从社会责任履行和宏观利润表来看,国有企业的表现则有着可圈点之处。另外,以华为为例,这家企业创造出来的价值有58%分配给了管理团队和员工,税后利润(占总价17.6%)也大部分归员工所有。这种对人力资本的高回报以及它在海外市场的开拓进取共同构成了华为备受国人尊敬的重要原因。









从财务报表看企业的价值创造


同时,黄院长还指出,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着两个缺陷,其一为风险偏好缺失。事实上,风险与企业发展是共存的,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将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对于风险的评价应当从当前的以定性描述为主转变为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计量。其二为KRI(关键风险监控指标)缺失,或者KPI(关键业绩指标)和KRI指标失衡。如果只关注KPI,那么就有可能忽视公司实际的客观状况。

  通过剖析腾讯、阿里巴巴、苹果等公司案例,黄院长还给出了价值创造的路径,即商业模式的创新。黄院长总结了五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及相应创新战略,即平台战略、整合战略、众包战略、免费战略及生态战略。结合商业模式的创新, 黄院长还分享了新经济大背景下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对于财务管理的启示,即轻资产与OPM策略的运用,拓展财务管理的边界,利用零边际成本开拓“长尾客户”。对于炙手可热的金融科技,黄院长以蚂蚁金服和工商银行为对比,分析了新经济公司的竞争优势。

  此外,对于备受关注的新经济对传统会计与财务的影响和挑战议题,黄院长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如果仅仅是运用会计思维,那么将难以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未来,会计或许会消失,然而会计精神将永存。为此,黄院长鼓励学员们勇于接受变革,跳出会计看会计,积极运用技术改变会计思维,以争取在实务和理论方面取得大的进展与突破。






 文:胡 锋

图:涂绍程

编辑:涂 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